11月11日-12日,華文文學與人類命運共同體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我校分析測試中心300召開。會議由中國作家出版集團、江蘇省臺港暨海外華文文學研究會和江蘇師范大學共同主辦,我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國際合作交流處和文學院共同承辦。徐州市政協主席王強、中國世界華文文學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白楊、著名作家盧新華、作家出版社總編張亞麗、我校黨委書記方忠、副校長婁崢嶸等出席會議。來自海內外的70余位專家、學者、作家及中國作協新時代文學研究中心(江蘇師范大學基地)負責同志、部分文學院師生代表參加會議。會議分開幕式、新書發布會、世界華文文學研究中心成立揭牌儀式、主題發言、專題研討和閉幕式等多個環節進行。
方忠在開幕式致辭,對與會領導、專家、學者和作家表示熱烈歡迎,并簡要介紹了我校和文學院事業發展的相關情況。方忠表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已得到世界上越來越多國家和人民的認同,成為一種具有前瞻性的關于世界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的新理念。華文文學是世界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華人在世界范圍內的流動,華文文學的地理版圖不斷拓展,已成為一股無法忽視的創作力量。此次會議就是期望深入探索這一文學現象與“人類命運共同體”之間的豐富關系,發掘人類命運共同體在華文文學中的傳承、表現與傳播,由此進一步研究華文文學的多重內涵和深刻價值,這對于推動華文文學發展和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王強在致辭中指出,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是加強我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重要任務。”在中華文化、中國文學的海外傳播過程中,華文文學是一座橋梁,對推進新時代中國文學發展、提升中國文學影響力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命運與共,大道同行”,此次海內外華文文學創作界與研究界的核心力量齊聚彭城,共同探討華文文學與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重大命題,必將成為新時代華文文學發展歷程中濃墨重彩的華章。
白楊在致辭中表示,華文文學與中國大陸文學共構了華語文學共同體世界畫卷,共同書寫著文學世界人類命運一體的追求和向往的圖景。華文作家處在多重文化之中,他們用文字訴說著懷鄉情緒,書寫著在地的奮斗與艱辛,用世界公民的視野,用超越國族與民族的界限,去敘述自我的生命歷程,展示尋求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努力,在講好中國故事和世界故事中,促進文明互鑒和文化交流。
開幕式由副校長婁崢嶸主持。在世界華文文學研究中心成立揭牌儀式上,副校長婁崢嶸宣讀了成立世界華文研究中心的文件,盧新華、方忠共同為研究中心揭牌。校黨委書記方忠向中心主任王志彬、副主任吳鹍頒發了聘書。
開幕式上還舉行了《2020-2022海外華文文學精品集》新書發布會。會議由中國作協新時代文學研究中心(江蘇師范大學基地)主任黃德志主持。叢書主編、我校黨委書記方忠,叢書顧問、作家盧新華,作家出版社總編張亞麗共同為叢書發布揭幕。方忠向與會嘉賓簡要介紹了叢書出版的過程,并向給予圖書出版大力支持的各界人士表示感謝。盧新華和張亞麗分別講話,他們一致認為,叢書的出版是華文文學界的一件大事,必將為華文文學創作和研究推進到一個更高的境界。發布會上,方忠和盧新華現場向與會專家贈書留念。
在主題發言和研討環節,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劉俊,暨南大學文學院教授白楊,美國作家、評論家、歐美影視協會會長陳瑞琳,江蘇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王艷芳分別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情”之呈現——以<牡丹亭>為例》《對中韓現代文學關系的一種學術史考察(2000-2022)》《論海外新移民文學的經典化——從獲獎作家談起》《如何由“地方”抵達“共同體”?——從郝譽翔的島嶼敘事談起》為題,發表了關于華文文學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題發言。來自海內外的60余位專家學者圍繞《華文文學的發展趨勢》《華文文學與人類命運共同體》《華文文學經典化》《華文文學與中外文學傳統》等議題展開了熱烈研討,大家暢所欲言,從華文文學的創作與發展趨勢、創新與嬗變、困境與前途等諸多問題展開深刻而又富有建設性的研討。
會議期間,與會專家、學者來到文學院參觀了包括新建成的世界華文文學研究中心在內的新時代文學研究中心展館群,并紛紛為文學院題字、題畫留念。
閉幕式由校黨委書記方忠主持,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劉俊作大會總結發言。他認為,本次會議是成效顯著,為更好推進華文文學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深入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必將團結更多的華文作家和研究者,為人類命運共同體事業的發展貢獻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