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領導小組批準,2009年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面向全國公開招標,現將有關事項公告如下。
一、招標單位
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
二、招標對象
主要包括中央和國家有關部委,教育部直屬高校,省級以上(含)黨校、社科院、高校和研究基地,軍隊系統重點院校和研究機構。投標一般要以單位名義進行,多單位聯合投標須確定一個責任單位。鼓勵跨學科、跨地區、跨部門聯合投標,鼓勵研究機構與實際部門開展合作研究。
三、招標工作的指導思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大力推進理論創新,為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服務,為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服務。
四、招標數量和資助強度
2009年重大項目招標共確定55個課題研究方向(見附件)。每個研究方向一般確定一項中標課題。資助強度根據研究工作的實際需要確定,一般為每項40—80萬元。
五、投標資格要求
(一)投標責任單位須具備下列條件:
1、在相關領域具有雄厚的研究實力和學術資源。
2、設有科研管理的職能部門。
3、能夠提供開展研究工作的必要條件。
(二)投標申請人須具備下列條件:
1、首席專家要具有較高的政治素質、學術造詣和實踐經驗,學風優良,責任心強;具有正高級專業技術職務或局級以上(含)領導職務,是課題研究實際組織者和指導者。
2、在研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不能作為課題負責人投標新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
3、課題負責人和子課題負責人必須具有較豐富的、與投標課題相關的前期研究成果。
六、投標課題要求
1、本公告發布的招標選題均為研究方向和范圍,投標者要據此設計具體題目,體現出較高的應用對策價值和學術含量,題目設計不能過于寬泛。
2、本年度重大項目以應用對策性研究為主,投標者要牢固樹立問題意識,圍繞擬解決的關鍵問題,開展充分的實地調查研究,研究結論和對策建議須建立在真實可信的數據資料基礎之上。預期研究成果要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和時效性,為黨和政府決策提供新觀點,同時在決策依據上提供科學、準確的案例和數據支撐。
3、本年度重大項目設立若干基礎理論研究,課題設計論證要跟蹤國內外學術研究的前沿和動態,體現出較高的思想含量和學術價值,預期研究成果要力求具有原創性或開拓性,著力推出精品力作。
4、重大項目完成時間一般為3年,基礎理論研究可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延長。
七、投標紀律要求
1、投標責任單位和首席專家要加強審查把關,嚴把政治方向關和學術質量關。各省(區、市、兵團)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或在京委托管理機構,要從選題內容、論證質量、首席專家條件、前期成果、科研團隊和責任單位情況等方面進行資格審查,合格者予以上報。
2、投標責任單位或投標人要發揚嚴謹求實的學風,自覺堅持公平競爭的原則。凡有行賄等行為的,一經查實,將予以公開通報批評;如獲中標,一律撤項,五年之內不得申報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3、投標者要自覺遵守國家知識產權有關法律法規。凡弄虛作假、抄襲剽竊或侵犯他人知識產權的,一經查實,即取消參評資格。
4、子課題負責人和課題組成員必須征得本人同意,否則視為違規申報。
八、時間安排
1、 投標人可登錄網站http://www.npopss-cn.gov.cn下載《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投標申請書》及相關材料。標書一律用計算機填寫、A3紙雙面印制中縫裝訂、一式6份(1份原件、5份復印件),經責任單位審查蓋章后,于2009年11月10日前(以郵戳時間為準),由各省(區、市、兵團)社科規劃辦公室或在京委托管理機構審核匯總后,統一報送全國社科規劃辦公室規劃處,逾期不予受理。
2、11月下旬,全國社科規劃辦公室對投標書進行資格審查。
3、12月上旬,對通過資格審查的投標書進行初評,產生入圍名單。
4、12月下旬,組織初評入圍投標者到會進行陳述和答辯,產生建議中標名單。
5、建議中標名單報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領導小組審批后,在全國社科規劃辦公室網站上公示一周,對無異議者下達中標通知書。
通訊地址:北京市西長安街5號全國社科規劃辦規劃處(100806)
聯 系 人:操曉理 尚雨 電話:(010)83083060
電子郵箱:npopss@vip.163.com
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
2009年9月2日
附件:
2009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課題研究方向
1、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重大問題研究
2、中國共產黨執政以來加強自身建設的寶貴經驗研究
3、新形勢下黨的建設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研究
4、全面推進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和反腐倡廉建設研究
5、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核心價值觀研究
6、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
7、“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與保持我國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研究
8、我國中長期經濟增長與結構變動趨勢研究
9、應對國際資源環境變化挑戰與加快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研究
10、擴大內需研究
11、構建中國海外投資促進體系研究
12、推動國際金融體系改革研究
13、金融危機后全球分工模式發展趨勢及對我國的影響研究
14、中國貨幣供應機制與未來通貨膨脹風險研究
15、加強和改進我國金融監管制度研究
16、新型工業化道路研究
17、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問題研究
18、我國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對策研究
19、國家統計數據質量管理研究
20、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的政策措施研究
21、我國城市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研究
22、促進我國房地產市場穩定健康發展研究
23、探索我國農村集體經濟有效實現形式研究
24、完善我國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和調控機制研究
25、我國國土資源開發利用開源節流機制研究
26、中國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研究
27、美、日等西方國家新能源政策跟蹤研究及我國新能源產業發展戰略
28、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相關政策措施研究
29、我國資源環境稅收政策研究
30、21世紀中國人口老齡化與經濟社會發展對策研究
31、我國文化產業政策研究
32、我國體育產業政策研究
33、突發事件網絡輿情研究
34、提高我國媒體傳播能力研究
35、我國社會信用制度研究
36、中國特色的社會工作理論和制度體系建設研究
37、建立和完善我國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研究
38、我國公共就業服務均等化發展戰略研究
39、促進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
40、中國醫療保障體系研究
41、促進中國殘疾人事業發展的政策措施研究
42、新時期中國社會福利體系建設創新研究
4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研究
44、建設服務型政府研究
45、國際環境公約履約戰略研究
46、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研究
47、推動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研究
48、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重大問題研究
49、應對國際貿易摩擦和爭端的協調機制研究
50、我國海上安全研究
51、國防建設資源配置與管理研究
52、中國環境變遷史
53、中國儒學學科建設研究
54、外國文學研究60年
55、百年中外學術交流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