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日報交匯點新聞8月27日報道我校舉辦的語言康復與未來健康產業發展大會,報道內容如下:
這場大會助力校企醫共拓語言康復與腦健康產業新藍海
交匯點訊 8月27日,數智賦能語言康復與腦健康未來發展產業大會在江蘇師范大學語言能力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舉辦。該大會是省教育廳主辦的江蘇教育界與產業界對話對接系列活動之一,來自語言康復與腦健康相關高校、科研院所、醫院、行業企業等的100多位專家和機構負責人齊聚一堂,共話語言康復與腦健康未來產業的蓬勃發展之路。
“圍繞本次大會‘數智賦能語言康復與腦健康未來產業發展’主題,嘉賓們深入討論、廣泛交流,進一步激發創新思維,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為語言康復與腦健康產業的蓬勃發展貢獻更多智慧與力量。”江蘇師范大學校長周汝光表示。
中國聽力語言康復研究中心主任梁巍認為,本次大會搭建了殘障群體語言診療、語言康復與腦健康領域前沿技術及成果交流的平臺,有力推進語言康復與腦健康產業的協同創新發展,促進科技與產業的深度融合,符合國家未來健康產業的發展方向。
活動中,語言能力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和江蘇師范大學語科院揭牌成立語言健康未來產業研究院,將圍繞語言認知、語言障礙等領域開展關鍵重大技術攻關和推廣。
據了解,2012年,江蘇師范大學協同教育部語用所、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等單位,成立語言能力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
“近年來,我們中心在圍繞國家語言能力提升,開展人腦語言能力、機器語言能力、語言能力獲得與發展、語言殘障人群語言能力提升與社會共融、國家語言能力提升與規劃等方面研究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大語言模型賦能語言康復與腦健康產業領域,布局未來健康產業。”江蘇師范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語言能力協同創新中心主任楊亦鳴介紹。
楊亦鳴認為,未來健康與傳統健康觀念相比發生了很大變化,其對象不再僅僅限于患病人群,生活質量和精神需求成為健康的新關注點。高校要進行未來產業背景下的臨床語言學學科布局,加強政策規劃指導,發展人工智能在未來健康領域的運用,推動語言康復和腦健康向未來產業方向深化。
“近年來,以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為代表的數字技術迅猛發展,為語言康復和腦健康領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省教育廳一級巡視員袁靖宇說,語言能力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舉辦此次活動,有力匯聚校企醫合力,圍繞數智賦能共拓語言康復與腦健康產業新藍海。
本次大會征集江蘇高校科技成果與企業技術需求100余項,多個高校和企業現場進行科技成果與企業需求推介。江蘇師范大學的數字化語言認知干預技術、米格科技數據驅動的智能心理服務平臺等項目,充分用好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數字技術,效果顯著、前景廣闊。
“當下,大模型對于多個領域來說都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而醫學是大模型應用的重點領域。”清華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孫茂松說,清華大學和江蘇師范大學合作共建的“華章漢韻”大數據模型將啟動研發,這一大模型將會助力未來健康領域科技研究、產業發展、產品應用等方面的工作。
據了解,本次產業大會促成多項合作,現場舉辦校企成果轉化、校企人才培養簽約儀式,并邀請多名專家圍繞未來健康產業整體情況和產業發展路徑與策略作主題報告。高校和企業將發揮各自優勢,共同研究認知療法與機器人共融、心理健康監測與評估合作、體育運動提升兒童青少年腦智系統開發等項目,推動更多研究成果轉化落地。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張耀文 通訊員 殷子鈺 吳向裕
報道網址鏈接:
https://jhd.xhby.net/share-webui/detail/s66cdbc2ae4b0ac1d26c206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