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工人報10月25日報道我校張樂教授科研事跡,報道內容如下:
張樂:腳踩“稀土”摘星辰
本報記者 胥明虎 通訊員 于菁 一抔稀土,點點微光,他用青春續寫“點石成金”的美麗故事;服務產業,開拓創新,他讓校地奏響產學合作的動人音符。他就是江蘇師范大學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教授、江蘇錫沂高新材料產業技術研究院負責人張樂。
10多年來,張樂奮斗在科研前線,從事光功能透明陶瓷材料的設計、制備與性能調控研究工作,帶領團隊研制出國內首款超高亮度陶瓷發光體。目前,這一科研成果已應用于軍事國防、應急設施及景觀亮化等領域。
科技報國 堅守科研一線
稀土享有新材料之母的美譽。長期以來,稀土光功能陶瓷始終是業界舉足輕重的研究課題。
“當下我們國家一些高精尖產業面臨的薄弱環節,需要我們這代人共同抖擻精神、砥礪奮斗,搞出更多獨門絕技。”張樂常常這樣對自己的團隊成員說。
一次偶然的機會,張樂接觸到了一款進口的蓄光陶瓷產品,這讓他十分興奮。在他帶領下,團隊經過上百次反復實驗,終于攻克了關鍵性難題。由張樂團隊自主研發的蓄光陶瓷,可儲能20分鐘、持續發光12小時,授權的3項發明專利,在徐州某供電高壓鐵塔、園藝展示、南水北調等示范工程實施應用,實現了突破性的成果轉化。
為國鑄劍 手可摘星辰
10年,對于大多數把畢生精力都投入到教育事業的人來說并不算長,但對于1988年出生、2013年入職的張樂教授來說,這10年,是他奔跑的10年、與時間賽跑的10年。張樂深知,在尋求科學真理的長征中沒有捷徑可走,只有刻苦鉆研、開拓創新,才能為國家創造出有價值的新材料。
2021年,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啟動實施“稀土新材料”重點專項,以應對各領域對稀土新材料的迫切需求,張樂團隊研發的課題也獲批了該重點專項立項。面對科技成果轉化中的瓶頸難題,張樂帶領學生鉆堅研微,團隊相繼攻克了光功能陶瓷領域的“四大共性關鍵技術”,打造了“四大軍民應用產品”。
如今,作為項目負責人,張樂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1項、國家國防項目4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江蘇省重點研發1項,其他市廳級及企業委托開發橫向課題10余項;他本人也入選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青年拔尖人才、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首席青年科學家。
立德樹人 潛心育人筑夢
張樂熱愛教學工作,在從事教育事業的10年中,他始終站在教育工作第一線,“培養出超越自己、值得自己崇拜的學生”是他的教育理念。他利用自身科研優勢,積極創造條件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教學中,對他講的精品課《材料科學基礎》,每一份教案都會充實最新內容,并在與學生進行課程討論和答疑的過程中,持續改進教學方法、進一步突出側重點。
在課堂教學方面,他更加注重過程,注重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注重學生科研水平的提高。為了能夠及時給學生提供指導,他幾乎天天泡在實驗室。在幫學生修改論文時,為了提高質量,都是逐字逐句進行修改。
“有時一篇15頁的學術論文,就多達600行275個批注意見,而這個過程也是自我提升的過程。”張樂說,久而久之,他也發現了學生存在的一些共性問題。為了讓學生少走彎路,他還為學院學生開設了具有針對性的講座。
春風化雨潤桃李,一片丹心育后人。張樂深知立德樹人重任在肩,科技報國責無旁貸。他說:“我將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對我們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殷切囑托,始終瞄準科技前沿,為國鑄劍,潛心育人筑夢,繼續為國家邁入科技強國做出自己的貢獻。”
報道網址鏈接:
http://epaper.jsgrb.com/Article/index/aid/8565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