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客戶端10月29日報道我校地理測繪與城鄉規劃學院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報道內容如下:
在“行走大地”中擦亮黨建品牌
不久前,在江西省廬山市氣象局,一場特殊的揭牌儀式在這里舉行——江蘇師范大學在校外成立了首個立足學生專業實習的功能型臨時黨支部。
江蘇師大地測學院廬山綜合自然地理實習始于1987年。多年來,師生們深入廬山腹地,對廬山地質地貌、水文氣象、土壤組成和生態植被等方面進行全面深刻的調查研究,為當地氣象和地質部門提供一系列決策參考。今年以來,學院更是將黨建深度融合于廬山實習,把專業實習與廬山紅色歷史研學有機結合起來。
“從以往單一地開展科學研究,到如今借助廬山當地的紅色資源,我們對大學生特別是學生黨員開展深刻的紅色教育,大大提升了專業實習的深度與廣度。”江蘇師大地測學院廬山綜合自然地理實習臨時黨支部書記徐璐說。
把臨時黨支部建設嵌入學生野外實習,支部書記在“田間地頭”帶領師生開展科研攻關……為積極響應國家環境保護、資源管理、氣候治理等重大戰略需求,近年來,江蘇師范大學地測學院黨委依托“雙帶”型支部書記的配備和培養,帶領黨員師生不斷擦亮“行走大地”黨建品牌。學院以系科班級、學科團隊、項目團隊為基礎,基本實現了黨支部建設類型的全覆蓋,有效提升了黨支部政治引領、教育黨員、制度落實、激發活力的主體作用。目前,學院黨委已培育江蘇省樣板黨支部1個。
此外,學院黨委還充分發揮黨建帶團建的工作體制,持續開展“行走大地”主題黨日和理論研學活動,開展“地理學先驅”紅色尋訪行動,舉辦“青春微講堂”入黨故事會,強化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學生胸懷“國之大者”,提升理論素養,堅定理想信念。“通過分類指導,我們積極推進黨支部標準化建設,確保各個黨支部都成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開展支部治理、團結動員師生、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堅強堡壘。”江蘇師范大學地測學院黨委副書記劉潔說。
被稱為“種地老師”的江蘇省樣板黨支部書記李建國,是江蘇師大地測學院的一名教工黨支部書記。多年來,李建國扎根“鹽漬土生態系統碳循環”研究一線,帶領青年大學生圍繞實驗田的水土與植被要素監測,以“農場+基地+師生黨建”的形式積極拓展實驗的新項目、新課題與新任務。“近距離接觸農業,培養和造就了我們支部黨員師生深厚的三農情懷。”李建國說。
目前,李建國團隊承擔了4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還承擔了江蘇省海洋資源科技創新項目、自然資源部碳中和重點實驗室和鹽漬土改良協同創新中心多項科研與地方合作項目。基于實驗田的相關研究成果,團隊已在高級別期刊上發表論文10余篇。
通過在“行走大地”中持續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江蘇師大地測學院黨委深入推進“雙帶型”支部書記的配備與培養,做到支部把關定向、班子帶頭打樣、黨員先鋒領航。近年來,學院教師黨員領銜的科研團隊在黃河下游的巴彥淖爾、東平湖以及長江中下游獲取了累計長度超過500多米的珍貴巖芯樣品和沉積剖面樣品;在昆侖山-阿爾金山北坡設立多個氣象觀測站,實時監測冰川區的氣溫、濕度、降水量、風速、風向、輻射等氣象要素,分析氣候變化對冰川的影響;教師黨員主持的國家重點研發項目,多次赴帕米爾高原開展高原堰塞湖空天技術探測及流域水文水資源遙感調查,分析評估氣候變化環境下的高原堰塞湖潛在風險及生態安全,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倡議。
“高校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是一篇大文章。依托‘行走大地’這一黨建品牌的理念,我們切實把黨組織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為學院以及學校高水平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江蘇師大地測學院黨委書記耿艷說。(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崔興毅通訊員吳向裕、李鵬飛)
報道網址鏈接:
https://app.gmdaily.cn/as/opened/n/040b12325c0a43e4bf39050dea431419